
腾冲和顺图书馆
热度:5.1评分:4.5
地址:保山市腾冲县水碓村上三社(近和顺景区正门)
电话:0875-5150182
介绍
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“咸新社”和1924年成立的“阅书报社”,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,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,1938年新馆舍落成。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,古籍、珍本1万多册,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。
开放时间
全年 08:00-19:00开放
网友游玩点评:
D了个Y5分 超棒
和顺图书馆创始于公元1928年。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而捐资创办的。承担这项重任的是华侨先进分子所组成的"崇新会"。他们受国内"五,四"新文化运动的影响,以"谋求精诚团结及地方社会之进展"为宗旨。1924年,崇新会员寸仲猷、李清园、李秋农、贾铸生等回乡开办一个小小"阅书报社",聘请乡中宿儒李仁杰先生任社长。这是一项很得人心的文化事业,到了1928年,"阅书报社"己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,"崇新会"决定把它扩大为图书馆规模,同时,馆址得找个宽敞地点。这里还得追溯到清末本乡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曾经组织的一个"咸新社"。为支持青年的进步追求,将社址移交"崇新会"为图书馆馆址,也即是目前所在地。本乡举人张砺先生为书"和顺图书馆"大匾悬挂。经过逐步改造,成了今天的规模。热情的崇新会会员们边学边做,学会了图书分编和管理工作,1930年,馆长由乡人李生庄先生担任,从此和顺图书馆声誉大振。1938年建馆十周年之际,建成一座五开间主馆屋,并编成一册《和顺图书馆十周年纪念刊》。收到国内学界名流胡适、王云五、熊庆来、龚自知、李根源、李曰垓等人的题辞。腾人张天放则题为"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"。艾思奇同志远自延安寄来关怀的信件并提出三点办馆要求。1940年,乡人寸树声先生日本留学回国后,自北京回到家乡,致力于侨乡教育,同时兼任图书馆馆长。1942年至1944年腾冲沦陷期间,和顺图书馆因及时疏散图书,没有受到较大损失。在1944年7月攻城阶段,和顺图书馆成了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部,总司令霍揆彰在此指挥攻城战斗。1980年,和顺图书馆正式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,现有藏书七万余册,典藏文献丰富。采用"中图法"、"四库法"分编图书。每天接待各界读者、参观访问者众多。开展借阅、咨询等多层次服务。1988年,建馆六十周年,在各级领导关怀和支持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典,旅缅瓦城和顺联谊会自缅赠送"文化泉源"金字大匾◇国内名人学者钱伟长、顾廷龙、周谷城、楚图南、李希泌等先生寄来热情洋溢的题辞,六十年代初,得到廖承志副委员长题赠匾额。六十余年来,和顺图书馆经历了艰难坎坷的道路。它始终屹立于边疆文化最前沿,为边疆人民、莘莘学子忠诚地服务着。1993年,省人民政府公布为"重点文物保护单位"1998年于主馆屋后增建钢混结构藏书楼,名为"藏珍楼"1999年在政府的关怀下,再次扩大了馆址规模。
M29****04155分 超棒
建在山坡上,山脚有河流经过,去过的古镇里算是有江南风光又有文化气息,气候宜人,值得呆上一周
雨竹雨竹5分 超棒
有历史值得游览的地方
匿名用户5分 超棒
非常满意。
匿名用户5分 超棒
觉得55价位有点高了、这次去的匆忙只玩了两天、下次去多玩一会儿
🐮普拉斯5分 超棒
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、藏书做多,最早建立的乡村图书馆,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,前置花园,美观素雅,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,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。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“文化之津”和顺图书馆内,有胡适、熊庆来、廖承志、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。
M42****66615分 超棒
不错!值得一逛
天上的蓝精灵0175分 超棒
【景色】优美【趣味】超强【性价比】超高
亮点liangpoint4分 满意
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“咸新社”和1924年成立的“阅书报社”,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,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,1938年新馆舍落成,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乡村图书馆。图书馆现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,馆内有藏书10万多册,古籍、珍本1万多册,内有胡适、熊庆来、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,是国内最大的乡村图书馆。
路上504分 满意
清末庚子之变后,同盟会员寸馥清于1905年发起组织咸新社,是中国农村举世无双的第一座图书馆...走进和顺古镇,第一个景点就是图书馆,没有想象的那么大,但是建筑很有本地特色,有时间在图书馆里翻翻报纸,感受一下哪个时代的印记…
上一个:营口鸟浪广场
下一个:海口海南大学
附近景点:
- 热度:2.9评分:4.5
地址: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和顺古镇内 - 热度:2.8评分:0
地址:保山市腾冲市X195 - 热度:2.7评分:5
地址: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保岫西路114号附近太保公园景区内 - 热度:3.1评分:4.7
地址: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 - 热度:2.9评分:0
地址: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保岫东路222至224号